包头事业单位招聘面试热点:应理解"本科降到专科"的善意
2017-08-28 16:23 包头事业单位考试网 来源:包头华图
【导读】华图包头事业单位考试网同步包头华图发布:包头事业单位招聘面试热点:应理解"本科降到专科"的善意,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更多资讯请关注内蒙古华图微信公众号(nmghuatu),包头事业单位培训咨询电话:0472-5217519.
【导读】包头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网为各位考生准备了关于包头事业单位面试的备考资料,希望各位考生在阅读之后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大家关注内蒙古华图官方微信公众号(nmghuatu),每天会为大家推送最新招考信息!
包头事业单位招聘面试热点:应理解"本科降到专科"的善意
【相关背景】
“专升本”大家听得多,但本科生降级读专科你听说过吗?近日华中科技大学出台新规,对于学业太差的本科学生,提供了除拿肄业证之外的第二条出路——降级读专科。转入专科的学生不能再转回本科,也不能转专业。(7月30日《楚天都市报》)
【各方言论】
@广州日报夏凡:在高考招录季,这一“新操作”掀起了巨大波澜。有“宝宝”被吓坏了,感慨还好毕业早;还有网友调侃,学渣已经晕倒在厕所……“本降专”听起来确实很吓人,但读大学不就该这样吗?大学里,总有些学生浑浑噩噩,逃课、挂科,不来点震慑,好像还真把大学当成疗养院了!实行“本降专”是高校严进严出的一种探索,能够保证学生培养质量,让学历更有含金量,没什么不好。
但在“本降专”引起争议的背后,还是有些相关的小话题值得关注。比如至今还有很多老师、家长拿“高中拼命学,大学尽情玩”来“激励”学生,其实,读大学不能与“尽情玩”画等号,不能随便“混一混”就可以轻松毕业。而除了“本降专”这一“下马威”之外,高校的严管还要落实在日常的教学中,细化在平时的引导、帮助中,对后进生多多帮助、提携。
此外,有人觉得“本科不努力,毕业成专科”涉嫌歧视,戳痛了专科生的神经,对此没必要太“玻璃心”。而且有一点值得关注,就是“本降专”并非为学生托底,并不是再怎么“混”都能转专科——达不到本科毕业要求,未必就能达到专科的要求,专科学历的含金量也要保证,所以留级、退学等处理不能心慈手软。
@南京日报刘根生:华中科技大学是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一般而言,想上这所大学,高考成绩在全省得属于前1%。这至少说明,学生入校成绩很好。问题是,有些学生为何学着学着就要“本降专”了?原因很多,“主观不努力”是其一。这又折射出一种现象,即“高中受苦,大学放羊”。不少学生进了大学后,就不再像高三那样用功了。中国高校传媒联盟曾随机抽取了50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近半数人表示有替课经历。《中国各大高校“挂科王”科目榜》曾风靡网络,某知名高校一个60人班级一年竟然挂科44人。从客观上看,主要就在淘汰渠道不畅。权威人士说,国外大学率淘汰率在20%左右,甚至更高,我国基本上还是“严进宽出”,淘汰率还不到1%,重点大学毕业率几乎是100%。完善大学淘汰制,用制度影响态度,提升教育质量,已经刻不容缓。
教育界专家说:我国大学淘汰渠道不畅与高考制度和学籍管理制度有关。我国实行“统一高考、集中录取”,行政许可意味很浓,淘汰学生很难。而且,学生被学校退学或开除后要想再读大学就再报名参加高考。发达国家是申请入学制度,淘汰既普遍也正常,故而大家对“严出”习以为常。这样看,“本降专”事实上从国情出发,向“严进严出”迈出了步子,可赞!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看准了方向就要不断向前走。
@苏州日报王鲁青:相比于高三紧张拼命的学习节奏,更高一级的大学生活,在很多学生眼里反而被视为无忧无虑、自由放任的时段。于是,在一些大学校园,替课已成一个产业链条。而为了对付这股歪风,很多学校也是各出奇招,譬如指纹签到、微信实名制问答点到,甚至还要拍照考核。
这些怪现象,暴露了高校现有的“严进宽出”的管理缺陷。很多高校管理比较松,对学生的要求比较低,只要考进大学,就很少有被淘汰的。在这种情况下,就造成有些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懈怠了学业,也耽误了前程。
这就需要在导向上进行转变——由“严进宽出”变为“宽进严出”。华中科技大学发文“本科生降为专科生”,就是一个有益的尝试。
无独有偶,这两天,一封“美国教授写给被开除的中国研究生的一封信”在网上被刷屏。信中该名教授一一列数中国研究生被开除的原因,其中就包括不读原着,必读书不买,完成论文投机取巧,学习作风浮躁等。这是另一个高校“宽进严出”的案例,尽管发生在国外,但触动的应是国内的大学和大学生们。
@红网磊磊:念过大学的人都知道,绝大多数情况下,并非专业设置不合理,只是因为自己不喜欢而厌学,没有深入钻研自然也不会觉得有何用;并非课堂氛围缺乏活力,而是自己脑子里全是游戏画面,无心跟着老师的节奏走。至于教育改革,这应当是个永久性课题,国家一直都在朝着更优更合理的方向迈进。从根本上来说,在相对宽松的大学里,有些学生丧失了自律和学习的动力,自己怎么舒服怎么快乐,就怎么来。至于逃课或考试,经常被自己的“小聪明”应付通过。如果最后的补考或重修,总能成为心存侥幸学生的救命稻草,这对于人才的培养显然是极为不利的。
在这种语境里,出台相关的“惩戒机制”,让“能升能降”并行存在,让那些安逸度日的学生感觉到压力,是一种必要的举措。事实上,学业成绩未达到学校要求,或因其他原因不能坚持正常学习者,高校有权要求学生退学。只是这样的规定让家长和学生难以接受,且常会遭遇剥夺学生受教育权的争议。于是,开除没有达到学校培养标准的学生的硬措施,就难以落到实处,这在某种程度上纵容了学生疏于学习的底气。改变学生消极懈怠的精神状态,显然尤为迫切。华科祭出“本科转专科”新规的目的,意在改变一刀切式的培养模式,探索分流培养、分类成才的学籍管理机制,同时给濒临退学的学生一条出路。从这个意义上看,这一规定非但不像有些人认为的那么残酷,那么不近人情,反倒更显人性化,更有温度,相当于给了面临退学的学生一次“重新来过”的机会。
世间没有一劳永逸的事情,学习亦是如此。考上一所好学校,意味着有机会接受更好的教育资源,但为人生打下牢固的基础仍需通过努力来实现。这种主观上的深刻认识比什么都重要。与此同时,既然教育部门和高校对未能完成学业的学生有合理的应对措施,就不应该只是停留在纸面,必须释放出应有的督促效力。这种外在的约束如果落到实处,对学生而言是一种鞭策,更是一种激励。
从开除学生,到本科降专科,我们应当正视学校的初衷,打破惯性思维,认清高校培养人才的现实局面。“专升本”已成为一种常态,“本降专”为何就不可?高校的职责,是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质量人才。如果只为了毕业率而开闸放水,才是对学生、对社会真正的不负责任。
@半岛都市报王学义:根据教育部修订后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学业成绩未达到学校要求或者在学校规定的学习年限内未完成学业的学生,学校可予以退学”,另外,高校可以结合自身办学特点和要求自行出台规定,试行本科转专科制度。类似做法在国内也早有先例,比如,2003年海南大学就有23名本科生被转为专科生。而北大、清华等高校已有类似规定。
换个角度看,“本降专”也不失为一种挽救方法。因为按照教育部相关规定,高校每年毕业季都要清退部分学分达不到要求的学生,而此时学生和家长往往难以接受。另外,一些勉强拿到毕业证的学生,并未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对学生本人和学校都造成了不良影响。而建立“本降专”新规的目的,就是改变一刀切式的培养模式,探索分流培养、分类成才的学籍管理机制,同时给濒临退学的学生一条出路,也使得学校的教学体制更加完善。
近年来,随着高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公众早已开始担忧教育质量下滑。在这种现实下,高校创新管理模式,对学业松懈的学生不迁就、不放纵的姿态值得肯定。至于效果如何,还需在实践中检验。当然,关键还在于学生要刻苦学习,熟读五车书,不辜负时光,不辜负自己。
【参考解析】
有人或许要说,将差生“本降专”有些残酷,参加过高考的人都知道高考有多辛苦。实际上,将差生“本降专”反而是学生管理上的人性化进步。高校严把毕业生质量关,其实就是体现了学生为本、质量为本。学生为本是指要让每一个学生得到最适合的培养,成为造福社会的人才;质量为本是指学校的毕业要求是红线,任何情况下都不能降低,这关系到学校办学的生命线。
华中科技大学出台的本科生不达标转专科的新校规,其实是让不达标的本科生在转专科和退学之间二选一,这给不达标的本科生多了一种选择,也给他们提供了某种缓冲余地,在顺利毕业和退学之间设置了梯度:作为“校内安排”的制度机制设计,它承认此前的课程和学分,让一些落后的学生免于推倒重来,颇显人性化。
“本科不努力,毕业成专科”,对于所有的大学生都是一种警示与提醒——努力成为更强大的自己,不要在本该奋斗的年纪选择了安逸,保持一种不被淘汰、难以被替代的竞争力,大学生才能自信、从容地离开大学校园。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包头事业单位考试的复习资料,希望大家能够仔细阅读,提升自己。
——————相关阅读——————
更多资讯请继续查看:包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
(编辑:陈大川)